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

做talk 後有感,不同的身份帶來關注大不同

近來自覺思考太多,說話太少,因此舉手做了2場演講。兩個演講,也不多同一款簡報,同一個人,不同的聽眾。



不同的身份,帶來關注大不同,今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:





Talk #1: 大學論壇

一場是在大學裡的論壇,是以一個小企業家身份去作一個分享。

論壇分享的內容很自由的,我是選了比較學術的 Marketing 4P,再講網購(淘寶)興起後,全球化透明度提高,而對我們珠寶這個「奢侈品」的行業的影響,以及我們有什麼見招拆招的舉動(不好意思,把你悶暈了嗎?)

在香港大學的代表手上接過嘉許狀,設計師感到十分榮幸!

論壇後,教授們講者們圍在一起,再作了一場充滿好奇心的交流。大家談談各個行業的苦樂,還交換了卡片和私人聯絡號碼。

「下次要去食lunch再傾啊!」

為什麼?因為要延續那種識英雄重英雄的氣慨呀!



Talk #2: 創業日演講

第二場,為創業日演講,身分是一個「自創業設計師」(若不是作孽就大概是這樣吧!)

那個 ppt,也是把大學演講的內容簡化而來的,主要是去掉群眾不感興趣的學術部分,加入多些他們也想知道的經營生意的操作部分...

一如平常,我毫不保留的一直講,但看看台下的觀眾,真是倒撥一般冷水。

我感覺自己似一個在講「升學講座」老師,而面對的,是一班未想畢業的學生;

那個感覺,大概就是那種,「似有若無」的專注,「多聽無妨」但還有下一場的無聊感...

你以為聽眾年紀小?非也!所以說實話,感覺很不好。



完場後,我反省分析,是我說得不動聽,資料不充裕嗎?

雖說這種演講,從來都是無pay,是無到連交通費也沒有的那種無pay... 但自從 Kusion 品牌成立以來,我們所有的演講,都是花足時間整靚個 ppt... 為的是推動行業,令大眾對我們的職業了解更多...

既然是大同小異的 ppt,為何效果大不同?

想了很久,我發現觀眾反應的反差,是我的身份的分別!

身份不同 聽眾反應大不同

身份賦予了我的說話有不同的份量...

雖然我還是我,無論在大學講堂還是會展Hall,我的心態都不曾改變... 不同的是,觀眾用哪個角度去看我們,然後,我們有多大的能力為他們提供有用的資訊。

設計師講話份量無關重要?

然後,我有點灰心了...

我引以為傲的職業,花最多青春汗水換來的經驗,是個設計師!

雖然我在大學修讀的是工商管理,利用所學的工商管理技巧,去創立自己的品牌,成為一個 Decent 的 Company Founder... 然而,我一直都認為,品牌的最大優勢,是專業的設計!

我們都不能以一己之力扭轉大家對「企業家」和「設計師」在身份和說話重量的不同...

想到這裡,總算讓自己接受這份無奈...

大家對設計師有超現實的期許

完成了這兩個演講,我還體會了多一樣大家對「設計師」的想法,其實仍然是幾超現實的。

在品牌臉書的inbox,我收到一個創業日的觀眾的留言。他說:很能感受我對設計的熱誠,Keep it up!

看著留言,心裡是感謝的,我也立刻回謝了... 但我亦不自覺苦笑了一下,我想,大家對設計師的誤會也太深了吧

誤會在那裡?一時三刻我也不能詳述,若你是同道中人,這份感受你必能明白!

那我可以怎樣做?

唯有... 繼續做更多的演講,或者求電視台(先假設影響力仍然存在)不要在「設計師」這職業上作更多超現實的描述了。

===

以前美國也有做過社會實驗,國際知名小提琴家Lindsey Stirling 目前身價300萬美金,每場在音樂廳的表演都帶來了驚人的效益,但在紐約地鐵裡演奏,精湛的技法、優美的演奏曲,在人來人往的地鐵站裡,卻沒有任何人為她駐足:



還有當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 Joshua Bell 在這個地鐵站裡演奏了世界上最男演奏的曲目,而他所用的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製作的名琴,價值350萬美元,也是沒人理會!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